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2节(1 / 2)





  又不是炭司那等受朝廷管辖的部门,要招人还得层层上报的;商户家的买卖,只要价格合理,岂有没人做工的。

  货物不足是短板,这朱栾水又不是云缎那种独一份的,就是再得人欢迎,没货照样白搭。

  她还说,“薛家要是招不了,你跟他们说,我们周家也是可以帮着一起招的。”

  “行,回头我跟他们好生商议商议。”

  天气越发炎热,几日就是一个样,喜春受不住热,周秉又谨记了二舅兄的叮嘱不敢叫她一直待在放了冰盆的屋里,两人便商量着去别处住上两月,等这热气儿过了再回来。

  喜春头一个想法是回娘家,周秉没应,她蹙着眉:“那你说去哪儿?”

  周秉想了想:“要不然去城外的庄子?”

  城外的庄子喜春去岁带着几个小叔子去住了几日,庄子倒是大,还种了瓜果时蔬,庄上还挖了条小河沟,但喜春想了想还是摇头。

  “咱们庄子太大了,房舍建得离了山脚远,晌午的时候正晒到,躲树荫下都有热气儿,树上虫鸣鸟叫的,几个孩子也睡不好。”

  除了要在书院进学的周嘉外,周泽周辰两个都是要跟着去的。

  “那就去温家村。”周秉一语定下。

  温家村靠山,能阻挡不少日照,也就是晌午时热一热,早晚比城中的温度低一些。

  喜春迟疑:“可是,我们这么多人,那里还住着陈公子两个呢。”

  她仰着小脸儿,靠在他身侧,周秉大掌在她长发上拂过:“没事儿,这事儿交给我。”

  周秉已经许久没管过汤池庄子的事了,自打喜春查出有了身孕,他几乎就寸步不离的守着,身上的活计尽数交给了陈玉两个。

  他难得出现,陈玉两个还只当是他来替他们分担来了,谁知道一开口就是叫他们搬走。

  理由都很充分,家中夫人怀孕不放心,要把人接了来。

  陈玉表示理解,同他道谢,他房中东西不多,收拾收拾就能搬到其他房舍去,沈凌这里当初是骆氏费了些心血才装上的,他这一阵儿心里不大痛快,闻言酸言酸语的,“怀孕了不起哦。”

  周秉含笑点头,极有风度:“是挺了不起。”

  “沈公子要加把劲了。”

  作者有话要说:  ~

  加劲了也是弟弟了。

  ☆、第 76 章

  薛家到底准备招人了。

  周家胭脂铺的掌柜整日就守在他们薛家作坊里, 连自己铺子都放着不管,挽着袖子要帮忙,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身份, 还说不止要监督他们的进程, 还要监督他们的品质,薛家再三思考之下,也思索起了招人的路子来。

  总不能当真叫周家帮他们招人吧。

  朱栾水这样受欢迎是薛家没有预料到的, 薛家作坊不大,只是个小作坊,薛东家跟几个儿子一直醉心于改良祖上的各种方子, 对作坊上头的事放的注意力不多, 只有二三十个常年帮工的在作坊做工,产出的胭脂水粉多是供给城中的各大铺子。

  周家铺子是薛家供应最大的一家了, 周家胭脂铺品目多, 货架上的物品全是大晋各处搜罗来的上等水粉, 品质和效果都有保证, 很受城中各家夫人欢迎。

  薛东家为人是有些保守的, 面对着周家下的大单子, 在招人的事上也是有几分迟疑的,还是几个年轻的儿子更关注外边, 父子几个商议过后, 薛家的儿子把打听到的事说了,“周家据说搭上了盛京的路子,要把朱栾水送去盛京里头。”

  给薛东家吃了定心丸。

  薛东家看着几个脸上还带着锐利进取的儿子, 薛家作坊里所制的东西一直是在秦州府城本地买卖,如果能送到盛京皇都去,借着周家的路子叫薛家的胭脂水粉扬名儿...

  “行, 那就招!”薛东家一巴掌拍在桌上,咬咬牙定下了。

  陈玉和沈凌这回各挑了一座空宅子安置下,没有再挤在一处了,他们搬走后,在温家村负责给周秉做饭的马婆子和几个丫头把房舍里里外外又洒扫了下,门内门外的路面儿拿铲子给铲得平平整整的。

  边角的角落、房檐、花台边儿的石块儿都捡了起来,房顶请了人来休整,府上主子们常用的桌椅先运了来,房中的笔墨纸砚、高瓶儿摆件儿、柜子箱笼,字画、毯子,还有大小主子的衣裳、首饰、玩具等一车一车的停在门外头。

  一车到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小子就把东西抬下来,两个大丫头指着他们安摆。周秉几个早前在这处只是晌午时歇歇脚的,夜里都要家去,对这里也不上心,只要干净明亮够歇脚就行,甚至连房舍大门的锁都是随意一挂。

  这回主子们要长住上两月,里外就不能随意了,门、窗、院子墙处处都修补过,有两个小主子,这院子不够宽,没有府上的四时风光可看,还做了两个秋千,以供他们玩耍。

  房间一共有七八间,三大两小,喜春夫妻住一间,两个小主子各一间,许夫子住在最外间,婆子丫头们围着住在大小几个主子外,马婆子带着厨房里几个丫头挤一间,巧云巧香两个也带了两个丫头绣娘住一间,还有云河几个小厮...

  这是早前的安置人选,毕竟丫头小厮要准备着随时伺候主子们,自是得要跟着住下。

  报上去后,喜春第一时间就给驳了回来,说:“那房子总共就七八件,要住上这十几个人还不得满屋都是人走来走去的,不行不行。”

  她只要一想到这眼前儿来来去去的都是人,没个清净的时候就觉得一阵阵儿发晕。何况这大热的天儿,这么多人住在一间房中那得有多热的。

  最后只得折中了,又挑了两座临近这做房舍的宅子,虽不是甚青砖大瓦方的构造,一处却也有四五见房舍,足够丫头小厮们住着,也用不找挤来挤去的。

  他们院子里就只住了几个主子并跟跟前儿的丫头小厮,许秀才等,一报上去,喜春这才应下了,又叫人把另外两座也给收拾一下,床铺被褥,时常用品都给备了新的。

  等房舍收拾了妥当,喜春这才带着两个小叔子,周秉等人去了城外。周嘉要去书院进学不能同去,城郊到底远了些,喜春也不忍叫他每日起早贪黑的城里城外的跑着,怕他一个人不适应,特地跟甄婆子商议过了,叫蒋翰夜里陪着他,旬休就来城外。

  甄婆子仍旧管着府上的事儿,喜春这边也有个厨房管事儿的马婆子,每日里该忌什么口她清楚得很,必不会叫主子沾上一星半点的。

  再说了,陈氏得了信儿,闺女有孕这等大事,她这个当娘的自然要上府城来看看人的。

  搬去了温家村头一日,一家子多少都有些不习惯,到夜深了才睡下,城外宁静,尤其是到了天擦黑时,村子里一片安静,连点着几盏灯的都没有,不像住在府城时,夜里总能听到远远的丝竹器乐的声儿传来,一听就能想象得到外边的灯火通明,人声沸鼎;温家村靠山,只能听见动物在夜中的声儿。

  早早的,村子里倒是有了动静儿,家家户户起床烧起火做起了饭,隐隐还有在外走动说话的声音了。

  庄户人家依着田地生存,一大早各家的大老爷们就趁着天还未亮先去了地里看过了田中的水、庄稼长势,地里的杂草等,心头有了数儿,回去就能定下这一日要干的活计。路过青砖大瓦房,房檐下的四角宫灯高高挂着,灯面儿上做工精致,绣着飞鸟虫鱼,在烛火下越发显得逼真好看,路过的都不由多看上几眼,这才抬脚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