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5节(1 / 2)





  这些鞋子有时会有很劲爆的视觉效果。有一次,0079健步如飞走着,每走一步就有几根羽毛从鞋子织孔里飞出来,很形象地诠释了“鸡飞狗跳”这个词。

  昨晚下雪之后,三个幸存者发现,用他们现有这些七拼八凑的鞋子在要化还没化的雪地会非常困难,雪化了之后恐怕会更难,他们得赶快再做几双合脚又暖和的鞋子。

  妮妮搬新房之后研究了什么鞋子在室内穿着又舒服又容易做。

  拿一小块皮草,大约两个脚掌大就行,裁成椭圆形,从底条边向皮料中间剪一个近似u形的线,一翻一转,就能做成一个豆荚似的毛套,毛面朝里,皮面朝外,边线一缝,这就是一个软鞋套了。

  这方法是她上厕所的时候拿着大叶子来回翻转时想出来的。

  她在木地板上就穿着这个软鞋套,如果要去砖头铺的玄关和室内洗漱的地方,可以直接再踩进一双木拖鞋。

  木拖鞋就更好做了。最原始的人类估计也会用两根绳子一块木板做出粗糙的拖鞋。但要做得精致舒适的话还是要费点心思的。

  妮妮起初做的几双木拖鞋都有各种问题,鞋底太硬,或者太沉,鞋带松紧不对,磨脚,鞋子不跟脚,走路时容易滑落,或是容易被绊到。她慢慢改进,先找到了一种比别的木材更适合做鞋底的木头,这种树长得有些像马尾松,木质松软,用来当引火柴很好用,做家具就不行,但是做鞋底最棒了!

  接着,她琢磨出了怎么切割木头鞋面能让它更贴合脚底,在脚趾和脚后跟的位置多削几下能让脚步更轻快,鞋底和鞋跟的厚度也要考量。再来是鞋带的选材和宽窄,鞋带是两条平行还是x形更舒服?能不能像0079他们那样编一个草靴然后安上鞋底?

  大家把这些日子穿过的自制鞋子都放在桌上,讨论斟酌之后,先做了皮毛软鞋。

  穿上自己做的成品之后,三个人齐齐地“啊——”了一声,这下就暖和多了。

  0079还给他的软鞋鞋口一周戳了几个洞,穿上皮绳,绳子一收紧就更暖和了,他从鼻腔里发出个类似呼噜的声音,“像是有两只小猫咪抱着我的脚。”

  这个形容挺妙的,光脚踩在毛毛上确实是这种感受,还稍微有点痒。穿上袜子也不会有太大区别,因为他们手工做的香蒲线细度有限,织出来的袜子有洞洞,穿上软鞋之后毛毛会钻进洞洞里。

  他又在厨房的砖地上走了几圈,“挺暖和的,但是在砖地上站久了还是会冷。”

  所以必须得有外层的鞋子或是木底。

  做好了两双软鞋之后,大家手指都很酸疼。即使有了竹顶针,缝制皮草还是挺费力的。他们没有锥子,只能用竹针或是鱼骨、兽骨磨成的针在皮子上钻孔。

  吃过午饭,三个人又各自做了一双简单的木屐。妮妮给这双新木屐做了非常高的屐齿,足有十二三厘米高,踩上之后像踩着小高跷,她一下长高了,几乎能和齐盛0079平视了,不由得意大笑了几声,可是一走路,差点栽跟头,幸好0079扶了她一把。

  她做这双鞋是想着地上有积雪的时候鞋子不怕被雪弄湿,雪化的时候也不怕踩到泥泞,可一实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时到了一天中最暖和的时候,外面的雪几乎全化完了,只有背阴处的山石缝隙和树杈之间还有些残雪。雪一化,地上泥泞不堪,妮妮像老佛爷一样被0079扶着到了院子里的空地上,走了两步,右脚的屐齿陷在软泥当中,拔了两下发出叽咕叽咕的声音,再一用力,鞋子死活要留在泥巴里,她又差点摔了一跤,搂着0079东倒西歪了一会儿才恢复平衡。

  看来这玩意失败了。

  齐盛站在厨房门口,叹口气,“我们洒点树皮和木炭灰吧。”

  事实证明,还是加了木底的草靴子能适应这种环境。

  他们把软松木板刨大约两三毫米厚,切割出“鞋垫”的样子,垫在草靴子鞋里,再给靴子安上厚木底,木底下面是几道一指多厚的屐齿,做成尖锐的波浪形,上面还有细细的凹槽,希望这样可以增加鞋底的摩擦力。

  这靴子因为要套在软鞋外面穿,是用细藤条编的,十分厚重,妮妮拎起一只称了称,足有七八百克。

  这么笨重的鞋子当然好看不到哪里去,但是编鞋子的时候,幸存者们还是发挥想象力,在乌黑的藤条中加了几道细竹篾,这下黑褐色的靴子上有了浅黄色的条纹,顿时就好看多了。

  做好第一双雪地靴后,大家灵感爆发,又做出的靴子上就有了各种浅黄色的几何图案,风车,菱形,波浪,飞鸟等等。

  0079还把他的一双软鞋改进成了靴子,在鞋口加了一块皮子做的筒,再穿上雪地靴时,从脚趾到小腿都暖暖和和的。

  第二场雪在两天后来了。

  上一次的雪大约只是冬天给他们的温和问候,这场雪可凶狠多了。

  它是半夜到来的。

  到了清晨时还在下。

  齐盛站在客厅里,看到窗格外面积的雪足有三四厘米厚。

  雪花是成群飘落的。像一片片羽毛,飞在空中时拉起了手。有一片打在玻璃窗上,发出“噗”的一声轻响。

  他是被冻醒的。

  铁皮炉的热量不足以使并列的三间房间都暖和起来。他的卧室温度只有十度。不知道0079那里如何。

  齐盛往炉子里加了几块木柴,裹上兽皮斗篷,穿上雪地靴,提着灯笼去厨房。

  雪花簌簌落下来,有的扑在竹灯笼上,像逐火的飞蛾,还没靠近火光就“嗤”地一声化在竹灯笼空隙间。

  厨房的炉灶还是微温的。他拨了拨炭火,加了一团柴草,用吹管吹了吹,炉火快速燃起来。

  他点亮了厨房中所有的灯,先将大水缸中过滤好的清水舀到几个容器里,拧开竹塞子,让水流快速流进过滤缸。太好了。水管并没冻上。

  他又提着灯笼出去,先打开院门,看了看引水管的情况。人字形的小草棚现在看起来像涂了厚厚一层奶油的蛋糕,又有点像童话里小精灵们住的小草屋。

  齐盛用一把炒菜的竹铲子扫过小草棚的房顶,积雪成团坠落,水管里的水流速度倒并没变慢,这是个好消息。

  他清扫完水管上的积雪,走到溪边,此时光线蒙昧,可以说是黎明,也可以说是傍晚,远山近水全部笼罩在一层冷调的蓝色中,即使是积雪,也有这层清浅但不透明的蓝。

  他深深呼吸一下,眼前的白气散去后,空气中浮动着一种冷冽的清新气味。

  不知为什么他心情很好。

  他提着灯笼走回院子,关上门后站在院子中呆了几秒钟,这个时候,妮妮在做什么?她醒来了么?她足够暖和么?我应该过去看看她么?啊。我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这是很无礼的。

  他仰起头,能看到妮妮的小屋烟囱中徐徐冒着白烟,似乎烟还忽然大了些。

  也许,她醒了,往壁炉里添柴火呢。

  齐盛又在院子里站了片刻,才想起来还没到柴房里查看竹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