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古代科举之路第73节(1 / 2)





  戚兰和严淮的情况看起来很糟糕,他们身上的衣服都是半湿半干,相比之下,没有谁再注意秦遇的破洞鞋子。

  他们一行人匆匆回了院子,戚长名立刻端上治风寒的药汤。秦秀生和其他小厮准备热水,给秦遇他们洗漱。

  戚兰还好,但严淮发热了,脸色红红,眼神看着秦遇和戚兰的时候,都没有了光彩。

  和他们一同租住的两位同窗也没好到哪里去,只能靠药汤续着。

  现在已经考完第二场了,让他们就此放弃,实在是不甘心。

  可是外面大雪纷飞,秦遇打开窗户,寒风就照着他的脸呼啸而来。

  秦遇冷的打了个颤儿,手脚冻的冰凉,然而却意外的没有事。他把窗户关小了些,留着透气儿就成。

  他现在的身体素质,跟他小时候的抗寒训练有关,他小时候条件不好,只能在豆腐铺子后面的方寸之地练字,写功课。

  冬天寒风呼呼吹,他手都冻僵了,可就是没往屋里躲。

  冷是真的冷,但身体也的确是习惯了。细想一下,这么多年,他基本上没有染过风寒。

  戚兰坐在严淮的床边,眉宇间染了愁绪。

  他温声道:“这会儿突然下雪,咱们扛不住,那些世家公子也不是铁打的。”

  严淮眸光闪了闪。

  戚兰扯了扯嘴角,“人心都是肉做的,那些大官就是为了自家后辈,肯定也会想法。”

  不管是破例允许考生带斗篷,还是给考生每个号舍多分些碳,总归是于保暖一途有用的。退一万步说,就算天子不允,再坏也不会比现在更坏了。

  秦遇走过来,点了点头,附和道:“兰兄说的有道理。”

  然而这一次,秦遇他们错估了大官们的影响力,有人提议考生可以多带些衣物进贡院时,被天子无情驳回了。

  天子只有一句话,若是考生趁机夹带小抄谁负责。

  跟科举舞弊扯上关系,大臣们都沉默了。

  考生们心中怨念,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还能怎么办,只能认了。

  排队的时候,严淮冻的瑟瑟发抖,秦遇和戚兰不动声色把他挤在中间,还严肃着脸,仿佛就只是在排队。严淮垂下眼,只觉得心口微热,也没那么冷了。

  会试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对考生的穿衣也有严格规定,不能太厚,不能穿太多等等。

  秦遇被要求脱掉外衣检查的时候,肢体冻的都没那么灵活了。

  “行了,进去吧。”

  他们还不知道,在他们进去之后,有一位考生脱衣接受检查时,脑袋一晕,直愣愣摔在地上。

  人都晕了,自然不能参加考试,小厮慌忙把人带去医馆治疗,捡回一条命。

  第三场考试就有一点总结的意思,把第一场和第二场考的大类归类,第三场主要考的是经义,策论。占比4:4,剩下两成则是律法题。

  秦遇看着题卷,脑海里则想起桓先生说过的话。

  原来会试的时候,诗赋真的只是小道了。唔,好吧,算学也是。

  帖经和墨义,直接都略过,不考了。

  秦遇一次性把所有题目浏览完,然后发现律法题要稍微简单些,就先把律法题做了。

  然后是经义,最后才是策论。

  秦遇看着策论题目“强兵之道”,眉头紧锁。

  有些东西不是毫无痕迹可寻,会试的题目都会经过天子过目,有些时候,天子兴致来了,还会参与出题。

  再联系此次会试突然下雪,众人恳求天子开恩,允会试举子一些便利,但天子寸步不让。

  是否可以猜测,天子本身是尚武的人,不,这么说也不准确。但可以发现,天子对文人确实没有那么爱惜。

  一般来说,一个王朝太平久了,传承多年,都会走向一个重文轻武的局势。直到最后王朝覆灭,新的王朝以武力建起,武将才会有一段风光时候。

  秦遇没有忙着作答,而是静静坐在那里,闭目养神。脑海中思索这些年的政治局势,以及民生问题。

  青溪书院不仅仅是藏书丰富而已,还有一个原因是,那里的夫子敢说,敢教,以金陵之地,窥天下之态。

  强兵之道,强兵之道……

  这里面的牵扯就深了。若是问起如何强兵,答曰,练兵,训兵,良将,兵壮,自然强了。

  那么问题来了,练兵总要给人吃饱肚子,饿着肚子怎么训练,然后就要说到粮草,说到军饷,然后就绕不开贪污。

  这不是直接戳官员的痛脚吗,身在官场,谁又能坦荡的说,自己清清白白,不染纤尘。

  但是策论又不能耍表面功夫,否则第一个黜落。

  秦遇思来想去,最后决定从民生下手,百姓耕耘,粮食有余,有了粮,士兵吃饱,自然就有力气。

  只谈这一方面肯定不行,还有奖惩制度,想要马儿跑,还要给草吃呢。

  说白了,就是弱化贪污腐化这一环节,把其他有用的建议提上。

  想通之后,秦遇缓缓磨墨,随后提笔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