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节(1 / 2)





  “自你十五岁亲政,朝政大事,哀家就让你自己拿主意,是你自己拿着奏折到永寿宫,说怕下错旨意,累及百姓,哀家才指点你理政。”太后话说的急,嗓子里憋了股气,呛了一声,陈嬷嬷连忙拿了帕子放到太后唇边。

  太后用帕子捂住嘴,咳嗽两声,陈嬷嬷端了茶水给她漱口,太后直起腰,缓和口气,继续道:“罢了,如今再说这些,已无意义,哀家就到宜春园去,你的天下,你的后宫,都由你自己做主。”

  宣德帝负手立在殿前,唇角微动,心中百感交集,身为一个皇帝,他知道他过于依赖母亲,许多事情,总要问过太后,心里才踏实,此刻太后说要出宫,他又恼又悔,一时觉得自己不该因幼宁郡主之事跟母后闹的这样厉害,一时又觉得自己没错,自己是为了皇家颜面,是母后太过固执,那人死都死了,还偏要弄个孙女入宫膈应他,当真可恨。

  贵妃站在一旁,听太后说要去宜春园,心绪激动,唇角忍不住上翘,如今这后宫之中,她的位分仅次于皇后,皇后无宠又无子,不足为惧,若是太后走了,这后宫就无人能辖制自己了。

  不过她心里也明白,陛下平日里虽对太后偶有不满,觉得太后不理解他,但真要太后离开皇宫,陛下肯定是舍不得的,太后毕竟是他的亲生母亲,何况先帝在陛下七岁时便驾崩了,陛下是由太后一手养大,母子情深,看他这阵子赌气不见太后,不过就是耍脾气,觉得太后心里该在意他罢了,陛下一定会阻拦太后去宜春园,她要想法子,添一把火。

  “太后真是冤枉陛下了,陛下对太后,一片孝心,要送幼宁郡主出宫,也是顾及太后颜面,说到底,幼宁郡主不过是个孩子罢了,陛下当然不会跟个孩子过不去,太后又何必因为幼宁郡主出宫,便和陛下置气,也要出宫,且不说陛下不会让太后去宜春园,便是太后您真的要去宜春园,把幼宁郡主也带过去,陛下的一番苦心白费了不说,这不知情的人,又该怎么看待陛下呢。”

  太后本意也不是真的要去宜春园,陛下耳根子软,又有贵妃这样唯恐天下不乱的伴君身侧,皇后不受宠,在皇帝面前说话没什么份量,她一走,这后宫还不得是贵妃的天下,她岂能放心去宜春园,不过就是想以退为进,勾起陛下的愧疚心,好让陛下不要再计较幼宁之事,快点把这事了了。

  结果贵妃巧言令色,当着她的面,都敢挑拨她和陛下的关系。

  宣德帝听了贵妃的话,觉得太后还是为了汝阳王的孙女同自己置气要出宫,果然变了脸色,负手道:“原来母后口中的送幼宁郡主出宫,是要和幼宁郡主一起出宫,亏得儿臣还以为母后想通了,母后真不愧是一国太后,有情有义,为了故人血脉,自己嫡亲的血脉也不要了。”

  宣德帝说出这种诛心之话,眼前一花,脑子轰隆隆的,这就是她亲手养大的儿子,半分不像她,倔脾气耳根子软,猜忌多疑,十成十的随了先帝。

  太后越想越觉心酸,年纪大了,性子也不比从前强硬,加之就这么一个儿子,还是这样的性格,悲从心来。

  “这世上哪有做母亲的会主动不要自己的孩子,你与哀家置气,私底下怎么同贵妃抱怨,你们是怎么议论哀家的,哀家也能猜到几分,哀家老了,无论做什么,都要遭人嫌弃,你说哀家为了故人血脉,不要自己的嫡亲血脉。”

  “皇帝你自己想想,当初贵妃生下六皇子,因她宫人出身,哀家担心她礼数不周,教养不好皇子,命人把六皇子抱到永寿宫抚养,贵妃转头把你请了过来,月子里就跪在这永寿宫门口,恨不得让满宫上下的人都知道,哀家这个恶婆婆,强行把刚出生的孩子从母亲身边带走,你也对哀家大发脾气,指责哀家欺负贵妃,又把孩子抱了回去。”

  太后指着贵妃,“孝端皇后去世,你这个心尖尖有一半的功劳,哀家还未向她问罪,你便跟她合谋,让御医欺瞒哀家,说贵妃怀有身孕,让哀家不得不饶过她,孝端皇后去世时,五皇子才五岁,那么小的孩子没了亲娘,哀家有意将他接到永寿宫抚养,你这个贵妃,又不知在你耳边吹了什么风,让你觉得哀家养了五皇子在身边,对你有威胁,为了让你安心,哀家只能将五皇子送回去,如今哀家想养幼宁在身边,你与哀家赌气,半月不踏足永寿宫,今日若不是担忧哀家扣留贵妃,对贵妃不利,你是不是打算一辈子不来哀家的永寿宫。”

  贵妃扑通一声跪到底下,捏着帕子,眼中含着泪花,“臣妾冤枉。”

  太后悲切道:“哀家到了这个年纪,就想着含饴弄孙,身边有个孩子解闷,哀家就你这一个儿子,你生的儿子不愿意往哀家跟前送,幼宁你也不让哀家养,哀家这是造了什么孽呀,皇帝你有哀家,有后妃无数,皇子公主,哀家这永寿宫,什么都没有。”

  宣德帝被太后说的羞惭满面,辩解道:“母后,儿臣没有那个意思,是儿臣疏忽了,儿臣前些日子去了乔妃那里,七公主生的粉雕玉琢,冰雪聪明,定能能讨母后欢心。”

  言外之意,要把七公主抱到太后跟前养。

  太后摇头道:“阿妧才四岁,本就不是乔妃所生,乔妃悉心教养,哀家岂能夺人所爱。”

  宣德帝一共有七位公主,除了已经出嫁和早夭的,只剩下四公主六公主和七公主。

  七公主生母位分低,一直养在乔妃身边,四公主是林贵妃所出,六公主是敬妃所出,敬妃性情温顺,出身名门,父兄皆受重用,知书达理,担得起她封号里的敬字,宣德帝不好向她开口讨要六公主,最适合养在太后身边的,就是七公主了,太后没看上七公主,宣德帝偏头看了林贵妃一眼,林贵妃咬唇,委屈的看着他。

  宣德帝斟酌片刻,最终是心偏到了贵妃这里,说:“阿娴性情活泼,素来得母后喜爱。”

  太后还是摇头,“阿娴太闹腾了。”

  六公主七公主都不要,那就只剩下林贵妃所出的四公主了。

  “母后这是想要阿婉。”

  太后道:“阿婉不错,八岁了,不需要哀家操心太多,日后随哀家去宜春园,有她相伴,哀家也就不会烦闷了。”

  林贵妃脸色一白,膝行上前两步,道:“太后,求您开恩呢,若是臣妾哪里做了什么惹您不快,您尽管冲着臣妾来,阿婉她还小,她是您的亲孙女啊。”

  太后看向宣德帝,“你瞧瞧你这贵妃说的话可像样子,难不成,哀家会害自己的亲孙女。”

  宣德帝蹙眉,不满的看了贵妃一眼,斥道:“放肆,你浑说什么,还不向母后赔罪。”

  贵妃俯身,恭顺的把头磕到地砖上。

  太后叹了口气,“这是让哀家听到的,皇儿当着哀家的面斥责贵妃,私下里只怕也会被贵妃说动,觉得哀家会对自己的亲孙女不利吧。”

  宣德帝垂首,讪讪道:“这种荒唐的话,儿臣岂会相信。”

  太后神情怏怏的摆了摆手,“罢了,贵妃既怀疑哀家会对自己的亲孙女不利,哀家要真把四公主要过来,往后的日子也不得安宁,皇子公主们金贵,全当哀家没说过,派人到宜春园那边,哀家明日便启程。”

  宣德帝撩着袍子跪到地上请罪,“母后,是儿臣没管好贵妃,母后罚儿臣吧,千万不要拿自己个赌气,宜春园久不住人,儿臣怎能让母后去那里。”

  太后闭目不语。

  贵妃暗叹太后老奸巨猾,来了这么一招釜底抽薪,陛下此刻觉得愧对母亲,今日只怕不但送不走幼宁郡主,再这么说下去,还要搭上自己的阿婉。

  横竖幼宁郡主养在宫里头对自己也没什么影响,自己想办法送幼宁郡主出宫也不过是为了讨陛下欢心,眼下这情形,陛下都被太后说的无地自容,自己又何必担着恶人的罪名。

  她拽了拽宣德帝的衣袖,怯怯开口,“陛下,今日之事,起因还是幼宁郡主,为了这事,闹的您和太后都不开心,不值当。”

  殿内静了片刻,宣德帝起身,看着闭了眼睛的太后,拱手道:“既然幼宁郡主能让母后开心,想来也是个有福气的孩子,那么便留在永寿宫吧。”

  第4章 五皇子

  母子之间的这场争执,终归是太后赢了。

  不过因为贵妃说的那些话,让宣德帝对母亲的愧疚之心又转为了埋怨,觉得母后要去宜春园,不过是仗着自己对她的孝顺,故意拿捏自己,逼的自己不得不把幼宁郡主留在宫中。

  是以宣德帝离开永寿宫的时候,面色并不好看。

  太后盯着宣德帝拂袖阔步离开的身影,抿着唇,把手中的盖碗放到案桌上,她心里带着气,青花小碗落到桌面上晃晃悠悠的荡出几滴茶水,陈嬷嬷连忙躬身用帕子抹了。

  太后伸手按住额角,半歪在榻上,陈嬷嬷站在她身侧给她揉着肩膀,出声安抚,“太后不必忧心,陛下也是一时想不开,执念于心,瞧着咱们陛下嘴上阵仗厉害,那心里头不还是向着娘娘您的吗?不然今天,也不能这么轻易同意留下幼宁郡主,不过贵妃行事越发没有分寸,是该敲打敲打了,奴婢知道,娘娘还是念着八年前的事,那事陛下不是已经说了,贵妃假孕,只是想逃过惩罚,娘娘您别总惦记着,夜里多梦。”

  八年前,孝端皇后去世,太后大怒,下旨杖毙贵妃,值事的内侍打了十几棍发现贵妃身下蔓延一片血迹,不像是棍伤导致的,宣德帝见状一脚踹开内侍,宣了太医来瞧,才知道贵妃已经怀有身孕,孩子被生生的打掉了。

  太后从那以后总是梦魇,一会是孝端皇后和五公主,一会是那还未成型的皇孙,即便后来查清楚,贵妃那日是陛下指使御医,让御医伪造贵妃假孕的脉案,太后依然不能释怀。

  这也是这么多年,太后鲜少过问后妃之事的原因。

  太后叹了口气,摆手道:“她心里明镜似的,哀家不喜欢她,当初那事,她差点丧了命,随她去吧,总归是些小打小闹,没掀起什么风浪,眼下河清海晏,国运昌盛,哀家也算对的起大齐的列祖列宗了,哀家现在,只想护着哀家的小幼宁,好好的过日子,随哀家去瞧瞧,幼宁睡醒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