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2章(1 / 2)





  好半晌,我道:“……这些当给景宴,我并不……”

  “这是朕……唯一,也是最后能够为你做的事了……”

  我心头一涩,怔怔的望着父皇,“可是棠儿并不是父皇的亲生骨肉,棠儿……”

  “你是。”父皇眼中蒙上一层薄雾,一字一句道:“在朕心中,你从来……都是朕的女儿……永远都是。”

  泪眼朦胧中,晃过那些年那些瞬间,在他庇佑下慢慢长大,由他牵着手走向万人朝拜的高处,还有那些数不尽欢颜笑语的春夏秋冬。

  日日夜夜那般长,那时父皇还那么年轻,我还那么年幼,未来的一切都令人期待与向往。

  我慢慢起身挪后一步,屈膝跪地,拱手于地,缓缓行稽首之礼。

  屋外月影清斜,我伏在地上,直到泪已干,久久而未起。

  那是我最后一次与父皇促膝长谈,没过几日,宫中便传来了噩耗,父皇驾崩,传位皇太子景宴。一时间,宫阙上下尽是凄转啼哭之声,天地间一片幽寂。

  景宴继位后,即为父皇发丧,群臣上尊议文后,新皇亲御宣治门审定,并由翰林院写出谥册文,出殡起葬皇陵。

  国丧之后,我在皇陵的碑亭孤坐了许久,手中握着明鉴司的令牌,心中却是茫然一片。

  战乱未平,景宴也才刚刚登基,难道我真的可以就此一走了之,什么事也不理会远离皇城么?那么宋郎生呢?他仍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我许诺过会一直等他回来,若他回来寻不着我,又当如何是好?

  我意兴阑珊的踱出陵外,远远的,望见仍有百姓静静朝皇陵方向跪拜,实为诚心祭拜父皇。我心中感慨万分,正待转身上马,一瞥眼间仿佛看到了什么,再回过眼时,却见人群之中有一人身着半旧宽袍青衫,横袖而深深叩首,清风自他身上掠过,广袖轻晃,整个人都散发着一股飘然之气。

  我怔立半晌,敛袖步往前去,一步一步走得更近,直待他行完那个郑重的大礼,我在他跟前站定,他抬头间一眼便见着了我,眼中微微一诧,随即露出欣喜之色,“许久未见,险些要认不出来了……”

  我望着那张英朗如昔复又增添几分沧桑的面容,听到自己如梦呓般的声音,“是啊,太久没有见了,大哥,这么多年了,你究竟去了哪儿?”

  ----------------------------第二更——————————————————————————

  岳麓茶馆。

  小时候第一次带我来这个茶馆的人便是大皇兄景岚了,如今时过境迁,茶馆仍在,人事已非。

  景岚替我斟好了茶,见我托着腮死死盯着他,不由一笑,“瞧够了没有?”

  我摇头道:“这么多年没得看,此刻才这么一会儿,哪能看得够?诶大哥,你是怎么保养的简直就没有变的嘛,这要叫我们女子情何以堪啊……”

  景岚失笑道:“你啊你,人是长成大姑娘了,说起话来怎么还和小时候似的不着边,看来驸马爷把你宠得极好。”

  “他啊,算了吧……”我微微一笑,“你是何时来京城的呢?”

  “昨日。“他道:“听闻父……皇上仙鹤之时我正好途经承德,只想来京中祭拜便走,未料却遇上了你……”

  听他这般小心的避讳之谈,我心中着实难受,忽然有些庆幸他并不知晓自己的身世,也就不必如我一般为此在苦海中挣扎。

  我转着热茶杯暖暖手,“对了,怎么不见大嫂同你一起来?”

  他目光黯了一下。

  “她已不在了。”景岚低下头道:“三年前她染了急病,没能熬得过去,是我……没有守护好她。”

  我心头一颤,“怎,怎会如此……”又不愿继续戳及他的伤心处,只问,“那,都过去这么久了,你怎么不来京城找我们呢?”

  他释然一笑,“我这些年天南地北四处云游,闲云野鹤惯了,回来倒显得拘谨了……再说,当年既应承不再回皇城,却也不愿违背诺言,得知你们过得很好也就安心了。”

  我小声嘀咕一句:“你不惦记我们我们还惦记你呢……”

  他伸手弹了弹我的额头,“别总说我,说你。”

  “我有什么好说的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悲惨算计的人生,接下来还得面对被当今太后追杀的漫漫长路,实在不得不令人扼叹,“不过,前阵子遇到了个强劲的敌手,闹得是满城风雨,险些把景宴,啊,皇帝弟弟给算计了,这个人外号凤梨……”

  “凤梨?”

  我道:“自称风离,是聂光的谋士,他对我的事情极为熟悉……我还一度……把他当成是你呢……”

  景岚瞠目结舌,“我?”

  “结果最后居然发现他是大堂兄萧怀锦……”

  “……”

  我与大哥就这么闲聊了大半个下午,待到日落西山,方才想起早与景宴约好商议要事,便询问他所住何处,嘱咐他莫要不声不响的就离开了,难得重逢还有许多话要同他说。

  景岚笑着答应我了。

  与景宴要商讨的自然是战事,现如今我最关心的,便是那征南军的战况了。这一战打了近乎半年,起初双方斗得如火如荼,旗鼓相当,近来两个月,朝廷大军数战告捷,局势开始有所逆转。六月十五日,大将军霍川叩关,诱部分敌军攻入城池,聚而歼之。可六月二十日,当两军交战于泽州时,聂家军有刺客伪装成我军侍卫,企图刺杀霍川,虽未中要害,却也受了重伤,群龙无首,士气终究有些低迷。

  景宴放下奏报,忧心忡忡地道:“想不到聂光如此狡诈,竟暗袭我军主帅,如今只能收兵暂守泽州城内,由宋郎生暂代一应事务。”

  我就着烛灯盯着铺在长案上的地图看,景宴问我:“皇姐在想什么?”

  我沉吟道:“我只是在想……敌军若要继续兴兵北上,有泽州、潼关,或从梁山绕远三条路可行,交战这么久,敌方兵粮应已不足以继续僵持,绕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潼关易守难攻,他们应当也不会贸然出兵,如今我军受挫,霍川昏迷不醒,恰是他们趁机拿下泽州的好时机,他们定会在离泽州不远处安营扎寨,待集齐后路军便一举攻陷……”

  景宴点头道:“需得调集兵马增援泽州。”

  “调兵是必要的……我只是觉得……”我道:“这危机关头会否倒是一个击溃敌军的好时机呢?”

  “此话何解?”

  当敌方认为我们的军马需等待朝廷增援时,应会有所松懈,要是趁此时率军与敌军正面交锋,就兵力而言应能打个平手,这时敌方的后路军必会快于朝廷的援军,从地形上看,我方大军极有可能会被敌军逼得退往十里河的峡谷之内,当聂家军意图将我方大军困入死境时,我们根本不必等朝廷援军,可兵行险招,出动潼关的十万兵马前后夹攻,将叛军一网打尽。

  只不过……如今霍川受了重伤,宋郎生掌握主权,若想令聂光大军信服,就势必要宋郎生亲自率军冲锋。

  此计一个不慎,陷入峡谷之时就有可能阵亡,我又岂能拿驸马的性命开玩笑?